富景園小區裏的廚餘冷藏保鮮桶。(任遠 攝)
廚餘垃圾易產生異味,招引蚊蟲,如何合理利用,讓其變廢為寶?11月20日,天元區城管部門在富景園小區開啓廚餘垃圾分類試點。
居民家裏來了新“神器”
當天,在富景園小區中央廣場,一台台洗衣機模樣的設備整齊排列,準備“入駐”居民家中。説起這個“神器”,項目負責方——三得鏈環境科技公司董事長易曉陽打開了話匣子。
“生活垃圾中,廚餘垃圾佔比較高,能把廚餘分好了,分類難題就解決了一大半。”易曉陽説,他們即將向小區每户居民免費發放的機器名叫廚餘冷藏保鮮桶,桶內温度恆定在-4℃—0℃。居民將剩飯剩菜、菜梗菜葉等廚餘垃圾投入其中,能有效避免異味和蚊蠅的產生。
“桶內植入了芯片和傳感器,能實時監控垃圾桶的温度和濕度等指標。”易曉陽介紹,公司通過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控,當發現廚餘垃圾裝滿後,會定期安排專人上門收取。這些廚餘垃圾將被運往專業基地,經過黑水虻生物技術轉化,最終成為高蛋白飼料和優質的有機肥料。
“每次上門收集廚餘垃圾後,將以積分的形式反饋到居民的賬户中,只要下載一個手機APP,便能隨時兑現。”易曉陽表示,他們還將向居民發放可回收物收集環保袋,工作人員定期上門收取,有害垃圾集中處理,可回收物則按其價值積分兑現。
吃剩的湯湯水水都可以投進來
“你們多久來收取一次?”“這個垃圾桶看着不大,能裝得下嗎?”“我家熬的中藥也可以放在裏面嗎?”看到小區裏來的“新玩意”,不少居民好奇地圍了上來。
“平時吃剩的湯湯水水,果皮剩菜都可以投進來,中藥渣子也是可以的。”易曉陽一一解釋,他們曾做測試,一個廚餘冷藏保鮮桶,可以存放一個三口之家大約10天的廚餘垃圾。“以前沒有實行垃圾分類,大家會覺得生活垃圾多,其實如果刨開塑料袋、紙袋等,廚餘的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。”
天元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富景園小區是該區實行垃圾分類的第二個試點地區,而第一個點位於江灣壹號小區,主要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。“我們希望通過兩個小區的試點,找到適合本地的垃圾分類方法,以便今後在全區範圍內推廣。”(株洲日報記者 任遠 通訊員 張頎)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,查看全部